營運項目

服務項目:

A:
-SBIR計畫
-技術處相關補助計畫
-工業局相關補助計畫......等計劃書撰寫!

B:進入科學園區申請

收費方式:,通過才付
費用:補助款的15%

聯絡方式:

E-Mail: amcleobyron@gmail.com
Mobile:0986-393189
林金榮 (Leo Lin)

地址 :台北市延平北路2247252樓之9
統一編號:53319981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專家傳真-如何突破「一代拳王 魔咒!?」


專家傳真-如何突破「一代拳王 魔咒!?」

  • 2012-07-20 01:00
  •  
  • 工商時報
  •  
  • 資深IC產業觀察家 林金榮
 「一代拳王」一詞對廣大的投資者來說,應該不陌生,著名案例如威盛電子。「一代拳王」 如何形成?如何避免?有何特點?根據筆者長期觀察,發現「一代拳王」在上市、上櫃後,公司規模擴張,但競爭力卻降低,以致無法因應外在環境快速變動、開發出符合消費者所需的產品。探究原因,大多是公司缺乏合適的技術商品化管理策略,所以公司也無法從新產品獲得成長的動力。
 從流程來看,技術商品化包含3步驟:研發、生產與行銷。產品是否能賣得好,研發、生產、行銷的運作必須是一體,而不是分開獨立。但「一代拳王」在上市、上櫃後因公司規模擴張,研發、生產、行銷卻變成各自獨立甚至互相牽制。
 技術商品化的取向有2,1是先有產品概念,再開發所需的技術;2是不設定目標產品的技術開發,待技術完成開發後,再來找尋可以應用的領域與產品。台灣中小企業的研發行為主要是第一種,第二種的做法主要是超大型企業或工研院與資策會等屬於政府的研究機構。
 產品概念的發想,一般是從需求開始發想,當外在環境改變時,人的生活習慣與消費行為都將會受影響與改變!這改變也就是需求的方向,也是趨動需求變化的開始!舉風力發電為例,近幾年因原油價格常常保持在每桶100美元,過高的原油價格影響經濟的正常發展,因此各國都在找便宜潔淨的能源。因此工程師就需開始想如何落實風力發電,進而開發所需技術。
 先開發技術、再來找尋可以應用的領域與產品。這作法如當年的IBM Watson Lab。這種情況下的技術研發,主要在追求技術的前瞻,技術商品化並不是整個計畫規劃時的重點。因此,技術開發出來後,將面臨不知如何應用的窘境是可以預期的,這可從近年政府在法人研發經費的投入及產出的結果,就可一窺端倪。
 技術商品化失敗的原因大致可分3類,第一類是無法把產品概念轉成原型產品。這部分台灣廠商很少做,原因很簡單,因台灣大部分都做代工,所以不須知道使用情境、使用者行為,只要照著委託單位的規格及設計圖下去作即可。第二類是實驗室原型產品做得出來,但無法量產。主因可能是生產成本過高或廠商認為可能沒人買,所以不生產。第三類是產品價格與品質不具競爭力,技術商品化的過程中有不少的失敗是發生在產品完成後,因競爭力不足而銷售不佳。
 解決技術商品化失敗絕對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多投入研發經費,多找幾個工程師或是多找幾個業務,都不見得有所幫助。一般的流程,從產品概念、開發到把產品送到消費者的手中,看起來是一段一段的流程,但實際上是一串連續且多次來回的過程。這種需要來回檢視,反覆確認的流程,公司的組織愈龐大,技術商品化的過程,則被切得更為零散。因此,銷售部門、研發部門、生產部門的溝通不再順暢,組織變成一頭動作遲緩的恐龍。唯有適當的技術商品化管理策略,良好的專案管理機制,統合所有相關部門,才有機會成功有效地完成技術商品化。有了成功的新產品,才可突破「一代拳王」的魔咒!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關於我自己


關於我自己

-8年經濟部技術處xx辦公室專案經理,推動3「晶片系統」國家型科技計畫!
-協助廠商申請到科專經費超過30
-看過的科專計畫書超過100!
-經歷過IC設計公司擔任過PM
當然還有其他的部分….

因在技術處工作的關係,深深體會撰寫計畫書(科專/SBIR)的痛苦,所以開了顧問公司來協助廠商處理此麻煩事!

個人公司開幕已超過一年,已有多案成功經驗, 綜合過去經驗我猜全台灣有撰寫計畫書(科專/SBIR)成功經驗的人,應該沒人比我更豐富!

若公司想自己來,也可參考個人所寫一系列的文章,相信對撰寫計畫書有很大的幫忙!

林金榮 
0986-393189
2012/07/05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滿一年了!

AMC滿一年了!
經過一年的努力,AMC 的運作越來越順利,感謝我們的客戶與合作廠商!
未來,我們會更加努力!
Rise, Rise and Rise Again, Until lamb becomes Lion!

Leo

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告別2011,走向2012!

超越去年3月成立,還是一個很新的公司!

在專業上我們充滿了競爭力! 但在營運一家公司的經驗上,我們還需要學習!

超越以專業服務開始,未來也仍以專業服務為我們的努力重點,及唯一重點.

感謝過去給超越機會的任何公司,我們會繼續努力,以符合各位ˇ的期待!

代表 林金榮